“親手”的魅力

2016101210:49
為了向陣亡的美軍士兵的家人表示慰問和哀悼,按照傳統,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應該在軍方發出的弔唁信上親筆簽 下自己的名字。可是這位國防部長卻在這件事上偷起懶來,在2004年發出的弔唁信上,他用的全是機器複製的簽名。現在的機器,可是越來越先進了,先進得連簽名都可以代替人幹了。只是,這種事也能讓機器代替自己幹嗎?不知道在指揮打仗上很有一手、總是想得很周到的拉姆斯菲爾德,在這件事上是怎麼想的。



 



此事被人捅出之後,媒體上立刻傳出了拉姆斯菲爾德在國會“遭圍攻”的消息。國會議員紛紛就“代簽事件”指責拉氏“冷漠無情”,說他這樣做是對陣亡將士的家人“缺乏起碼的尊重”,說他“太輕視這些信件,既然總統都能擠出時間在這些信上簽字,國防部長卻‘沒時間’實在說不過去”,說“那些陣亡士兵家人只是希望能從弔唁信上看到國防部長還能抽出時間想到死去的這個年輕人,哪怕這種關心只是很短的一會兒,可是他卻漠視這個小小的願望”,不少議員還因此發出了請這位國防部長下臺的呼聲。於是,拉姆斯菲爾德立刻發表聲明:從現在開始,每一封經他手發出的弔唁信都將留有他的親手簽名。



 



聯想到前不久我們國家出現的一件事。一位大學生用電腦列印的信,居然被他的父親拒收!他父迪士尼美語評價 親說:“就是手寫的字再醜,你也得用手寫!”這使我想到,愈是在機器們無所不能的高科技時代,人們愈是希望通過親手寫、親手做的方式來表達關懷之情、友愛之心、互助之誼;至於表達親情和尊重,那就更是不能讓機器代勞啦。昨天我還聽見一位老人在抱怨:“我最討厭的就是孩子們用電話、電腦來問候,還用電話、電腦來拜年。他們倒是感到方便了,可我的心卻總是空落落的。我看那些發明電話、電腦的人,都沒安好心。”



 



不是發明電話電腦這種機器的人“沒安好心”,而是我們必須在使用這些機器時須更加“用心”。所以,前幾天晚上我去看一個朋友的孩子時,就不僅只是問他冬天的衣服帶夠了沒有,床上的被子是不是足夠暖和,而且還動手去摸了摸他的棉被和棉絮———就是這一個親手摸的動作,讓他感動得連夜給他爸爸打電話,說我對他的關心“非常細緻,連床子的鋪蓋都動手摸過了”;他爸爸也連夜打電話來表示感謝,說孩子在我們這裏的學校讀書,真是讓我費心了。其實,上一次降溫時,我只是給那個孩子打了一個電話。我想一個孩子嘛,我打一個電話關心一下就行了。那個電話打過之後一點“反應”都沒有。不是人家沒“反應”,而是用機器表達的感情,總是隔著許多東西——也可以說總是缺乏足夠的誠意。



 



機器再先進,也是沒心沒肝的設備;人手再笨拙,也是十指連心———人活在這個世dermes 投訴界上,真正美好的高級別的享受,永遠是心與心的親近、心與心的坦誠、心與心的輝映、心與心的溫暖。而親手寫、親手做,就是讓人通過你伸出的手,感覺到你的“親”,看見你的“心”。